AG真人平台官网凝聚奇迹 温暖他人!来看宁波这些“凡人微光”2024年宁波市“志愿同行 大爱甬城”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启动仪式现场。市委社会工作部供图。
用微光温暖他人,爱可以很近。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,总在不经意间,带给我们感动是纵身跃入冰冷江水救人的老教师,是给素不相识的患者带来重生希望的男,是发挥余热护送孩子放学的“共享奶奶”这一束束“凡人微光”,迸发出闪耀的能量,既照亮别人的路,也引来更多光的汇聚,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。
李平达凑近一看,哎呀,不好!有人落水了!一个穿着黑色羽绒服的女子正漂在水面上,眼看就要漂远。“你会游泳吗?”李平达大声喊,可是水中的女子并无应答。
不知道女子已落水多久,等竹竿拿来怕是来不及了!情况危急,李平达当机立断,纵身一跃,跳入江中!他连衣服、鞋子都来不及脱。
李平达迅速游到落水女子身边,一只手将她的背部托住,另一只手奋力划水,朝着水位监测站方向游去,全力将女子托上爬梯,并在众人的帮助下将她救上了岸。整个过程大概10分钟。
李平达当时只想着自己会游泳,要下水救人,根本没想过江水冷不冷,更没想过自己正感冒着。上岸后,被早晨的寒风一吹,他冻得瑟瑟发抖。眼看女子情况平稳,他赶紧回家换衣服去了。“我听到她说了声谢谢,应该没啥大碍。”
李平达到家后,手冻得打不开指纹锁,只好打电话叫妻子来开门,冲完澡裹着棉被还冷得浑身打颤。在妻子的追问下,他才简单地说了救人的事。感冒明显加重,他却打趣:“罗盛教零下几十度都下水救人,这算什么!”
当记者问及救人的细节时,李平达没有多提:“这是件很小的事情。我会游泳,又是男人,怎能不救?别人看到这种情况也会这样做。”
1986年,李平达从余姚师范毕业后开始从教,从奉化裘村镇杨村中学(现已撤并)、到西坞中学、到奉化区实验中学、到浙师大附属奉化实验学校(锦屏中学)、再到奉港中学,从普通教师到高级教师,从一线教学到管理学校,李平达深受师生尊敬和爱戴,是众人有口皆碑的“严谨自律、谦逊仁义”,大家都爱喊他“达叔”。
2021年,一名残疾男生进入锦屏中学。刚上初一,学校一开始不知道情况,把他分到了女教师的班上。李平达考虑到女班主任照顾男生不太方便,特地将他转到了男班主任陈旺盛的班上,还自掏腰包买了轮椅送给学生。
“以关怀人为使命,以成就人为荣耀”,是李平达的座右铭。新的一年,他依然在热爱的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,做着平凡的事。他说的那么一句话、做的那么一件小事,常常让身边的人心生暖意。
自1月19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以来,沈宇威几乎没有一天不在想着一件事:“不知道受捐者是否已经安康?不知道我的血有没有救他一命?”
沈宇威是宁波市中医院心内科的一名男,2000年出生,毕业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。在心内科长谢莉莉眼里,小沈“是个好孩子”,好学又乐于助人,当科室其他同事有突发情况需要换班,病人有什么需要帮助,他总是一口答应下来。由于入职时间较短,他总是第一时间学习科室相关的新知识。2022年,心内科开始开展介入手术,需要配备一个,小沈第一个报了名。而在病房内那些老爷爷、老奶奶的眼里,小沈就是个可爱的“话唠”,只要他走进病房,总能逗得病人们笑个不停。
今年1月19日,小沈做了件让大家纷纷点赞的大好事,他捐献了260毫升造血干细胞,为一名素不相识的患者带去了“重生的希望”。
小沈告诉记者,自己萌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愿,得益于一部影片。当时,他还在读大学,学校组织他们观看《人间世》这部纪录片,那一个个交织在生命脉动和医疗链条下的真实故事,尤其是白血病患者的遭遇,深深地震撼了他。当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,有朝一日如果能为这些病患提供哪怕一点微薄的帮助,他一定毫不犹豫。
2018年,小沈参加无偿献血,主动留存了血样并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,成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。这之后,小沈每年都参加无偿献血,每一次看到爱心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新闻,他都会心生向往。
一晃四年。2023年10月中旬,小沈接到鄞州区红十字会的电话,告知他留存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匹配成功。“真的好激动,有一种多年愿望一朝得以实现的幸福感!”面对记者,小沈开心地说:“这意味着,我将能够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。能不激动吗?”
经过一道道严格的检查,小沈最终配型成功。从那天开始,小沈便特意清淡饮食,调整作息时间,早睡早起,并配合着进行了一定的锻炼,希望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那一天。
1月19日,小沈终于迎来神圣的一刻。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血液采集,小沈成功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。这份饱含着爱心和祝福的“生命种子”立刻由专人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,移植入患者体内,点燃患者生命的希望。
小沈的爱心举动感动了大家,宁波市中医院徐军感动地说,小沈作为新一代00后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,大爱无疆的真谛,是当代青年的骄傲。
但是小沈却说,自己其实很平凡,他只不过做了一件可以帮助别人的平凡小事。而这样的“平凡小事”,年轻的小沈天天都在做着,路上看到有老人坐着轮椅,他顺手就帮着推一把;下雨天,顺手帮人打个伞;上班路上,顺手帮病人买个早点
“学雷锋?真没到这个高度,我只是告诉自己,只要我能帮的事,就顺手帮一把!”小伙子开朗地笑着说。
放学日下午4:40,63岁的袁佩君早早地等在鄞州区高钱小学门口。下课铃一响,她便张望着陆续走出校门的孩子,然后从人群中牵起熟悉的小手,高兴地往家走。
袁佩君接放学的不仅是自己的外孙,还有东钱湖镇清泉社区的其他孩子。“我反正也要接外孙,顺道就把邻居家孩子一起接来!”这样的“举手之劳”,袁佩君从2019年初就开始了。
有一天,袁佩君照常在幼儿园门口等外孙放学,其间,与在旁的家长闲聊中得知,两家孩子竟是同班同学,两人便多交谈了几句。
在获知家长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无法准时来接孩子,孩子一等便是半个多小时,袁佩君就主动提出帮忙。“以后,我帮你接孩子,如果你要加班,孩子就在我家吃晚饭吧!”而这一接,便是五年。
王羽萱正是袁佩君口中的孩子,她从读幼儿园中班一直到小学三年级,基本上都是袁佩君在接。“提出帮忙接孩子时没想那么多,大家都住在同一个小区,有事情就互相帮助一下。”袁佩君笑着说,看到孩子跑过来喊外婆,她的心里也很高兴。
把孩子从学校接回来,只是第一步。袁佩君还经常带孩子回自己家或去社区妇女儿童之家,陪孩子写作业、唱儿歌、做游戏,直到被家长接走。有时候萱萱妈妈加班晚了,孩子索性就睡在袁佩君家里。
上学期,萱萱在作文中写道:“我有一个外婆,她不是我的亲生外婆,她是我遇到过的最美的外婆,甚至比我的亲外婆还要好。”萱萱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她和袁佩君相处的点点滴滴,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都被感动了。
被袁佩君接放学的孩子不只有萱萱,社区内如有家长顾不上去接孩子,袁佩君都会热心帮忙。逐渐地,她从“孩子的奶奶”变为“孩子们的奶奶”,成了大家眼中的“共享奶奶”。而袁佩君的举动很快带动了其他奶奶,她们自发加入接孩子放学的队伍中。“我反正空着,我也可以帮忙接送!”“我们家孙子大了,我可以去幼儿园帮忙接送!”
2019年9月,社区成立“共享奶奶”志愿服务团队,团队成员从最开始的5人增加到如今的58人。“现在我们小区的奶奶实行轮班制形式接送孩子,我每周大概轮到2次。”袁佩君说。
如此一来,“共享奶奶”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。在每个放学日,东钱湖镇实验幼儿园和高钱小学的大门口,都会出现几位身着红色马甲的“共享奶奶”,高举接送牌接小朋友放学。
遇上节假日活动,袁佩君还和其他“共享奶奶”向孩子们教一些常用生活技能,从叠被子、收衣服到认识交通标识,从倒垃圾、煮面条到了解常用救助电话,她们把能想到的生活实用技能通通教给孩子。
“和孩子待在一起时,我的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。”袁佩君说,只有条件允许,接孩子放学这件事她会一直做下去。
2024年宁波市“志愿同行 大爱甬城”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启动仪式现场。市委社会工作部供图。
用微光温暖他人,爱可以很近。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,总在不经意间,带给我们感动是纵身跃入冰冷江水救人的老教师,是给素不相识的患者带来重生希望的男,是发挥余热护送孩子放学的“共享奶奶”这一束束“凡人微光”,迸发出闪耀的能量,既照亮别人的路,也引来更多光的汇聚,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。
李平达凑近一看,哎呀,不好!有人落水了!一个穿着黑色羽绒服的女子正漂在水面上,眼看就要漂远。“你会游泳吗?”李平达大声喊,可是水中的女子并无应答。
不知道女子已落水多久,等竹竿拿来怕是来不及了!情况危急,李平达当机立断,纵身一跃,跳入江中!他连衣服、鞋子都来不及脱。
李平达迅速游到落水女子身边,一只手将她的背部托住,另一只手奋力划水,朝着水位监测站方向游去,全力将女子托上爬梯,并在众人的帮助下将她救上了岸。整个过程大概10分钟AG真人平台官网。
李平达当时只想着自己会游泳,要下水救人,根本没想过江水冷不冷,更没想过自己正感冒着。上岸后,被早晨的寒风一吹,他冻得瑟瑟发抖。眼看女子情况平稳,他赶紧回家换衣服去了。“我听到她说了声谢谢,应该没啥大碍。”
李平达到家后,手冻得打不开指纹锁,只好打电话叫妻子来开门,冲完澡裹着棉被还冷得浑身打颤。在妻子的追问下,他才简单地说了救人的事。感冒明显加重,他却打趣:“罗盛教零下几十度都下水救人,这算什么!”
当记者问及救人的细节时,李平达没有多提:“这是件很小的事情。我会游泳,又是男人,怎能不救?别人看到这种情况也会这样做。”
1986年,李平达从余姚师范毕业后开始从教,从奉化裘村镇杨村中学(现已撤并)、到西坞中学、到奉化区实验中学、到浙师大附属奉化实验学校(锦屏中学)、再到奉港中学,从普通教师到高级教师,从一线教学到管理学校,李平达深受师生尊敬和爱戴,是众人有口皆碑的“严谨自律、谦逊仁义”,大家都爱喊他“达叔”。
2021年,一名残疾男生进入锦屏中学。刚上初一,学校一开始不知道情况,把他分到了女教师的班上。李平达考虑到女班主任照顾男生不太方便,特地将他转到了男班主任陈旺盛的班上,还自掏腰包买了轮椅送给学生。
“以关怀人为使命,以成就人为荣耀”,是李平达的座右铭。新的一年,他依然在热爱的教育岗位上发光发热,做着平凡的事。他说的那么一句话、做的那么一件小事,常常让身边的人心生暖意。
自1月19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以来,沈宇威几乎没有一天不在想着一件事:“不知道受捐者是否已经安康?不知道我的血有没有救他一命?”
沈宇威是宁波市中医院心内科的一名男,2000年出生,毕业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。在心内科长谢莉莉眼里,小沈“是个好孩子”,好学又乐于助人,当科室其他同事有突发情况需要换班,病人有什么需要帮助,他总是一口答应下来。由于入职时间较短,他总是第一时间学习科室相关的新知识。2022年,心内科开始开展介入手术,需要配备一个,小沈第一个报了名。而在病房内那些老爷爷、老奶奶的眼里,小沈就是个可爱的“话唠”,只要他走进病房,总能逗得病人们笑个不停。
今年1月19日,小沈做了件让大家纷纷点赞的大好事,他捐献了260毫升造血干细胞,为一名素不相识的患者带去了“重生的希望”。
小沈告诉记者,自己萌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愿,得益于一部影片。当时,他还在读大学,学校组织他们观看《人间世》这部纪录片,那一个个交织在生命脉动和医疗链条下的真实故事,尤其是白血病患者的遭遇,深深地震撼了他。当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,有朝一日如果能为这些病患提供哪怕一点微薄的帮助,他一定毫不犹豫。
2018年,小沈参加无偿献血,主动留存了血样并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,成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。这之后,小沈每年都参加无偿献血,每一次看到爱心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新闻,他都会心生向往。
一晃四年。2023年10月中旬,小沈接到鄞州区红十字会的电话,告知他留存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匹配成功。“真的好激动,有一种多年愿望一朝得以实现的幸福感!”面对记者,小沈开心地说:“这意味着,我将能够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。能不激动吗?”
经过一道道严格的检查,小沈最终配型成功。从那天开始,小沈便特意清淡饮食,调整作息时间,早睡早起,并配合着进行了一定的锻炼,希望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那一天。
1月19日,小沈终于迎来神圣的一刻。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血液采集,小沈成功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。这份饱含着爱心和祝福的“生命种子”立刻由专人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,移植入患者体内,点燃患者生命的希望。
小沈的爱心举动感动了大家,宁波市中医院徐军感动地说,小沈作为新一代00后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,大爱无疆的真谛,是当代青年的骄傲。
但是小沈却说,自己其实很平凡,他只不过做了一件可以帮助别人的平凡小事。而这样的“平凡小事”,年轻的小沈天天都在做着,路上看到有老人坐着轮椅,他顺手就帮着推一把;下雨天,顺手帮人打个伞;上班路上,顺手帮病人买个早点
“学雷锋?真没到这个高度,我只是告诉自己,只要我能帮的事,就顺手帮一把!”小伙子开朗地笑着说。
放学日下午4:40,63岁的袁佩君早早地等在鄞州区高钱小学门口。下课铃一响,她便张望着陆续走出校门的孩子,然后从人群中牵起熟悉的小手,高兴地往家走。
袁佩君接放学的不仅是自己的外孙,还有东钱湖镇清泉社区的其他孩子。“我反正也要接外孙,顺道就把邻居家孩子一起接来!”这样的“举手之劳”,袁佩君从2019年初就开始了。
有一天,袁佩君照常在幼儿园门口等外孙放学,其间,与在旁的家长闲聊中得知,两家孩子竟是同班同学,两人便多交谈了几句。
在获知家长因为工作原因经常无法准时来接孩子,孩子一等便是半个多小时,袁佩君就主动提出帮忙。“以后,我帮你接孩子,如果你要加班,孩子就在我家吃晚饭吧!”而这一接,便是五年。
王羽萱正是袁佩君口中的孩子,她从读幼儿园中班一直到小学三年级,基本上都是袁佩君在接。“提出帮忙接孩子时没想那么多,大家都住在同一个小区,有事情就互相帮助一下。”袁佩君笑着说,看到孩子跑过来喊外婆,她的心里也很高兴。
把孩子从学校接回来,只是第一步。袁佩君还经常带孩子回自己家或去社区妇女儿童之家,陪孩子写作业、唱儿歌、做游戏,直到被家长接走。有时候萱萱妈妈加班晚了,孩子索性就睡在袁佩君家里。
上学期,萱萱在作文中写道:“我有一个外婆,她不是我的亲生外婆,她是我遇到过的最美的外婆,甚至比我的亲外婆还要好。”萱萱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她和袁佩君相处的点点滴滴,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都被感动了AG真人平台官网。
被袁佩君接放学的孩子不只有萱萱,社区内如有家长顾不上去接孩子,袁佩君都会热心帮忙。逐渐地,她从“孩子的奶奶”变为“孩子们的奶奶”,成了大家眼中的“共享奶奶”。而袁佩君的举动很快带动了其他奶奶,她们自发加入接孩子放学的队伍中。“我反正空着,我也可以帮忙接送!”“我们家孙子大了,我可以去幼儿园帮忙接送!”
2019年9月,社区成立“共享奶奶”志愿服务团队,团队成员从最开始的5人增加到如今的58人。“现在我们小区的奶奶实行轮班制形式接送孩子,我每周大概轮到2次。”袁佩君说。
如此一来,“共享奶奶”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。在每个放学日,东钱湖镇实验幼儿园和高钱小学的大门口,都会出现几位身着红色马甲的“共享奶奶”,高举接送牌接小朋友放学。
遇上节假日活动,袁佩君还和其他“共享奶奶”向孩子们教一些常用生活技能AG真人平台官网,从叠被子、收衣服到认识交通标识,从倒垃圾、煮面条到了解常用救助电话,她们把能想到的生活实用技能通通教给孩子。
“和孩子待在一起时,我的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。”袁佩君说,只有条件允许,接孩子放学这件事她会一直做下去。
Copyright © 2012-2023 AG真人(官网)平台-AG真人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新ICP备19001386号-1
收到你的留言,我们将第一时间与你取得联系